如何去湿气

源润本草

一、穴位祛湿
1. 阴陵泉穴
湿气通于脾,祛湿要从健脾补脾入手。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,也是祛湿要穴。
位置:该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内侧,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。正坐或仰卧,每次左右腿穴位各按摩60下,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即可,以穴位感到酸胀为适度,能帮助赶走体内湿气。
2. 中脘穴
艾灸中脘穴可以缓解因湿气而造成的腹胀、反胃、消化不良等不适。
位置:中脘穴位于上腹部,在肚脐上4寸的腹中线上,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。艾灸15~20分钟为宜。
3. 大鱼际
体内湿气重的人,对搓两手大鱼际,直到搓热为止,有助将滞留在体内的湿气按揉出去。
位置:人的手掌正面拇指根部,下至掌跟,伸开手掌时明显突起的部位。
二、食补护脾胃
1. 山药紫米粥
山药补脾养胃,常用于脾虚食少、久泻不止。推荐一款山药紫米粥,可作为早餐长期食用,能补中益气、健脾养胃,特别适合脾胃虚弱、体虚乏力者食用。
做法:取鲜山药1段、紫米100克、红枣3~5个,冰糖适量;将紫米淘洗干净,放入清水,浸泡1~2小时;山药去皮切块,红枣去核洗净;锅内紫米先用旺火煮沸后,改用小火,煮至粥将成时,加入山药、红枣一起煮15分钟,加冰糖调味即成。
2. 炒薏苡仁泡水
薏苡仁能健脾祛湿,对脾胃虚弱,食欲不振、泄泻、消化能力减退,体内有“湿气”的人群尤为适宜。
做法:最好的吃法是用炒薏苡仁泡水或者煮粥,又或是研末冲服。
3. 祛湿健脾汤
脾如果不能正常运化水湿,人体会出现嗜睡、精力不足、疲倦、皮肤痒等问题,推荐大家一款祛湿健脾汤。
 做法:取土茯苓、木棉花、薏苡仁、白术、扁豆各30克,放瘦肉煲汤一个半小时左右,放适量盐即可,适合一家老少饮用。
其中,土茯苓能除湿、解毒、通利关节;木棉花能清热、利湿、解毒;白术可健脾益气、燥湿利水;扁豆能健脾和胃。
4. 砂仁粳米粥
砂仁有行气化湿、温脾、开胃等功效。砂仁粥适用于脾胃虚寒、脘腹胀满、食欲不振人群。
做法:取粳米100克、砂仁5克;先将砂仁磨成细粉备用,取粳米淘净煮粥;待粥熟时,调入砂仁细粉末,再煮5分钟即可。可在早、晚空腹食用。
5. 党参茅根茶
一旦脾虚湿气内盛,容易导致下午双脚发肿,不妨用党参、茅根、玉米须泡茶喝,可以缓解脚肿的症状。
做法:取党参、白茅根、玉米须各10克,放在杯中倒入开水,闷10分钟左右。上、下午各冲泡一次,能健脾祛湿。

上一篇:常看电脑,教你四招缓解眼疲劳!

下一篇:艾灸的要则